储能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免息杠杆炒股,针对储能安全话题的讨论也备受国内外市场关注。
在第四届国际储能安全研讨会上,来自学术界、企业界的代表纷纷围绕储能安全建言献策,护航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副所长鲁志宝表示,在全球范围内多起储能电站事故发生后,我国相关部门已要求排查大型站房式储能电站消防安全隐患,完善我国强制性标准,加强源头管控,着力提升储能电站火灾事故处置能力。
最近数月,浙江多地已针对工厂等人员密集区的工商业储能电站发布针对性文件,提高了对该类电站的消防安全硬性要求。针对储能安全的痛点问题,市场各方正探索多样化的解决思路。总体来看,有的解决方案从电池本征安全、缺陷极早期诊断入手,以实现防患于未然;有的则注重研发灭火方案,以相对较少的成本兜住电站火灾的底线。
多地提高储能电站消防要求
欧盟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金华介绍了全球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火灾概率。全球来看,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被公开报道的储能电站火灾有46起,总电站数量为7000余座,由此计算,全球每座电站每年发生火灾的概率为千分之四。美国2023年1—9月储能电站发生火灾6起,火灾概率为每座每年2.1%。韩国在2017年—2019年间,电化学储能电站发生火灾的概率为每座每年1.5%,韩国的储能产业因此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就储能电站起火的原因,孙金华分析道,从原理上讲,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单体电池失效的概率为千万分之一到亿分之一。但是,大型储能电站往往由几万乃至几十万个电池组成,累加后的失效概率就明显攀升。除自身热失控外,储能系统的电气故障还将进一步增加火灾发生概率。现场有多位嘉宾提到,许多储能电站事故并非由电池失效导致,而是在安装过程中人员误操作引发的电气故障。
从政策风向来看,浙江已开始对储能电站消防检测合规提出硬性要求。8月15日,浙江金华市武义县发展和改革局公开征求《武义县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指南(试行)》意见。文件提出,用户侧储能项目在并网验收环节,重点检验项目合法合规性文件、储能装置型式试验报告、接网设备设施试验报告。此前,浙江下辖的温州、杭州已开始加强储能电站消防要求。温州市要求所有工商业储能项目必须提供合格的消防检测报告,否则将无法完成验收。杭州市《关于做好我市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工程参照电力建设工程开展消防设计审查验收。
“(消防检查)背后的根本原因,是锂电池电站的高安全风险,与工商业应用这一高安全要求场景之间的矛盾。”新源智储能源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逸超表示。
“三管齐下”守护储能电站安全
储能电站安全问题何解?
孙金华提到解决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构筑本征安全、过程安全、消防安全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为电池自身的安全性,可通过阻燃电解液、稳定电极材料等的应用,减少电池自身的失效概率。第二道防线“过程安全”旨在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可通过多信号提取、热失控模型等,精准预测预警电站火灾。第三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才是消防安全,这一步旨在防止小火演变为大火,解决思路是通过优化灭火药剂、创新灭火方法,达到高效灭火、抗复燃的作用。
记者从研讨会现场了解到,目前学术界、企业界及消防单位针对以上三个环节,形成了多样化的解决思路。不少机构认为重点为“治未病”,即通过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防患于未然。有的企业则把重点放在研制电站灭火“特效药”上,即优化第三道防线。
在电池本征安全方面,王逸超介绍,公司与合作伙伴已开发阻燃电解液添加剂,“期待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基础上,破解锂电池安全性能和电气性能难以兼顾的难题”。多位嘉宾提到固态电池的本征安全优势,但认为其商业化应用还尚需时日。
此外,不少机构正在探索锂电池缺陷探测与诊断技术。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苏伟介绍,公司正在开发电池状态精准测量与预测技术。此外,还正在针对电站层面开发电站高效安全运行的主动安全控制技术。孙金华介绍了几类学界正在研究的电池故障隐患极早期预测预警技术,比如超声无损监测技术、光纤原位监测技术、基于电化学阻抗的预警技术。不过孙金华提示,这些技术距离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主要难点在于,诊断单体电池缺陷可以做到比较精准,但当大量电池集成在储能电站中时,精准识别每一块电池的缺陷难度就大大增加。
华能清能院储能技术部主任刘明义则从成本的角度分析称免息杠杆炒股,找到灭火“特效药”是公司更加关注的解决方案。不同于储能集成商是“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建电站”,华能是自建自用,因此一定会考虑效率最高的方法。公司现在研究出了较为有效的灭火方案。“出了问题能兜得住,我们要的是一个确定性。”刘明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