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正规实盘股票配资平台,2023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2023年被视为AIGC元年。随着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的研发应用和高速发展,算力和数据的重要性越发突显。
在此之前,2023年5月,北京印发《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全力支持发展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力争到2025年达到3000亿元,辐射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那么,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及其基础设施已经取得了哪些发展和成就?新京智库通过数据为你呈现一个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全景图。
北京AI企业数量多且科创能力更强
新京智库通过采集企查查数据,对企业经营范围、简介、专利、商标等包含“人工智能”词汇进行精准检索,对处于正常状态的AI企业进行分析发现,截至2024年,北京拥有AI企业超过96000家,数量位列全国第四,在全国占比为6.65%。
如果聚焦AI骨干企业的分布,北京的优势则更为明显。根据2023年10月世界智能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3》报告显示,在全国2200家AI骨干企业中,北京企业数量占比为28.09%,位居全国第一,其后为广东(26.45%)、上海(14.23%)、浙江(8.95%)、江苏(6.86%)。
虽然在AI企业总数上没有广东、江苏和山东等地多,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北京AI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却领先于其他省份。
以科创分为例,北京AI企业科创分为卓越的比例为1.84%,远高于广东(0.98%)、江苏(0.33%)、山东(0.53%)、浙江(0.61%)等其他人工智能企业大省。同样,AI企业科创分为优秀的占比,北京以8.26%领先于广东(5.76%)、浙江(4.21%)、江苏(4.10%)及山东(3.83%)等省。
科创分是企查查基于企业技术规模、技术质量、研发实力、企业成长性以及行业潜力5个大类维度,综合评价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发展潜力,共分为卓越、优秀、良好、普通、入门等类别。部分企业缺乏相关数据,则不纳入计算范畴。
从企业规模来看,在AI企业数量最多的五个省份中,北京以大型、中型企业数量占比最多,占比超过5%,而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地则以小型、微型企业为主,占比均在96%-97%之间。
企业规模是企查查基于大数据模型,结合不同行业企业的经营数据(其中上市/发债企业以合并报表口径)计算形成的L(大型)、M(中型)、S(小型)和XS(微型)四类企业规模分类体系。部分缺乏判定指标或新成立的企业不纳入计算范畴。
从成立年限来看,与其他AI企业数量大省对比来看,北京AI企业成立“1年内”和“10年以上”的企业数量占比高于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等地。比如成立“10年以上”的北京AI企业占比为5.61%,高于广东的4.29%、浙江的4.18%、江苏的3.76%、山东的3.29%。而在成立“3-5年”范畴内,北京AI企业数量占比仅为7.77%,低于广东(13.04%)、江苏(19.8%)、山东(15.07%)和浙江(20.43%)。
同样,在AI企业独角兽数量上,毕马威《人工智能全域变革图景展望:跃迁点来临(2023)》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北京以41家独角兽AI企业遥遥领先,位列全国第一,领先于上海(24家)、广东(23家)、浙江(8家)、江苏(6家)。
而在人工智能国家级专业特新企业数量上,北京也仅次于广东。根据北京时间京融智库联合上奇产业通发布的《人工智能国家级专精特新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有1560家,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京市和江苏省,分别有334家、291家和136家。
北京不仅在AI企业数量上保持着明显的优势,投资案例和金额规模同样领先于其他省市。这为AI企业的发展及创新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根据毕马威报告显示,2013年-2022年十年间,北京AI领域的风险投资案例共计2572起,远高于广东(1316 起)、上海(1263 起)、浙江(664 起)和江苏(538 起),与广东、上海的投资案例数之和相当。在投资规模上, 北京的股权投资案例数量和金额均在全国遥遥领先, 其中投资金额是上海市的4倍有余,是广东省的近7倍,达到了8546亿元。
AIGC和算力进一步提升北京优势
在算力和大模型领域,北京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势头。2023年11月底,2023人工智能计算大会(AICC)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的《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白皮书(2023年)》显示,北京现已拥有大模型创新团队122家,约占全国的一半,大模型数量居全国首位。其中,北京大模型以企业研发为主,数量达到112家,占比92%。这反映出北京AI企业的巨大创新、研发和应用能力。
同时,北京也正在积极规划和筹建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算力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和支撑性作用正成为普遍共识。尤其是以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应用、新需求的崛起,推动算力规模的快速增长。
据北京经信局数据,目前北京已经初步形成了1.2万P的总算力供给规模,下一步将加速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京津冀算力廊道,形成以智能算力为主、通用算力和超级算力多元协同的首都地区算力供给体系。而据新京智库统计,目前北京在建或已经运营的智算中心,包括北京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上庄)、北京经开区公共智能算力中心和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等,数量在全国各城市处于前列。
此外,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显示,北京的算力发展指数位列第二,超过60,仅次于广东,高于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省份。算力发展指数包括算力规模、算力产业、算力技术、算力环境、算力应用五个维度。
具体到各细分维度,在算力规模上,北京位列第一,指数超过120,远高于其后的广东、上海等地。在算力产业、算力技术、算力环境等三大分指标上,北京均位列第二,均在广东之后。在算力应用上,北京指数表现相对一般。
此外,北京强大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也为北京AI企业及大模型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3》报告显示,全国438所AI大学主要分布城市为北京、武汉、广州、西安和成都,位列前五,其中北京占比最高,达6.62%。同时,307所AI科研机构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广州等城市,其中北京以25.73%远远领先于其后城市。
综上所述,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企业数量和规模上,更在于其在技术创新、学术研究、算力发展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全方位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深入发展,北京将继续在全球AI领域中发挥其重要的引领作用。
撰稿新京智库高级研究员郑伟彬实习生贾靖楠正规实盘股票配资平台